深圳總公司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新洲花園大廈C棟707
寶安分點:石巖街道田心大道生源大廈A座1003室
電話:0755-2393 9041
傳真:0755-2393 9117
聯系人:黃先生
手機:13699834260
網址:www.beijingdkfp.com
郵箱: cjby@163.com
深圳各區均有分點,隨叫隨到
白蟻防治中心/殺白蟻公司/滅白蟻公司白蟻的飼養方法
文章作者:程建白蟻防治中心發布時間:2021-04-15
把野外的白蟻巢群接回或分離一部分在實驗室進行飼養,便于各種實驗獲得大量的試材,同時還可以開展一些生物學特性的觀察;在實驗室內模擬野外環境,配對飼養脫翅成蟲,觀察群體建立及發展、發育動態,是了解白級生活史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各種白蟻的飼養早就引起白蟻學研究者的高度重視,作了許多艱辛的工作。Higa(1981年)亮文等(1983年)、潘演征等(1990年)、HanS.H.& Borderau C.(1992年)均在實驗金內,從脫翅成蟲配對開始,分別把臺灣乳白蟻 Coptolermes formosanus、黑胸散白蟻 Reicuiermes chinersis、半明大白蟻 Macrotermes subhiyalins 新群體培養成熟,產生了下一代的有翅成蟲,解決了這三種白蟻各自完成一個生活周期需要經歷的時間等重要生物學問題。#深圳市白蟻防治中心
我國已知有白蟻4科47屬482種(朱本忠等,1994年),其中以堆砂白蟻屬、散白蟻屬、乳白蟻屬、土白蟻屬、大白蟻屬的白蟻危害突出。掌握截頭堆砂白蟻、黑胸散白蟻、臺灣乳白蟻、黑翅土白蟻的飼養方法,將有助于開展同類白蟻生物學特性的觀察和各項實驗。
3.1截頭堆砂白蟻的飼養#深圳市殺白蟻公司
截頭堆砂白蟻群體小,生活于木材中,活動與泥土絕緣,木材中的自然含水能滿足生活需要。但配對飼養的群體在實驗室條件下長期生存的難度較大。根據袁舜姜(1990年),黃珍友、戴自榮等(1991年、1994年)的資料,雖目前仍處在探索之中,但所作的大量工作為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
3.1.1 為收集有翅成蟲的飼養#深圳市滅白蟻公司
在截頭堆砂白蟻分飛季節,將含有截頭堆砂白蟻的木塊取回,放在長為90cm,寬為50cm,高為70cm的大玻璃缸內,加蓋。待有翅成蟲從木塊里飛出后,把脫了翅的成瞰出,進行配對。
3.1.2 新群體的飼養#深圳市治白蟻公司
1,在培養皿里放30張直徑7cm的定性濾紙,其中上面20張在紙中央鉆一個直徑1cm的圓洞,分飛后把從玻璃缸內取出的脫翅成蟲進行配對,放入其中。脫翅成蟲或其他供試的白蟻放入圓洞后,兩面用玻璃板夾住,這樣白蟻活動主要在洞內,容易觀察,檢查時只需打開培養皿蓋,不會引起群體的騷動。
2.把椎木Casanopsis spp制成長7.5cm,寬5cm,高2cm的小塊,中間鉆一個直徑2.5cm,高1cm的空腔,放入一對脫翅成蟲,或在放入一對脫掃的本的同時,放入曾被截頭取食過的小木塊1塊和15頭若蟻,蓋上玻璃蓋。然后放入溫度29±1℃的培養箱中,培養箱底部放有少量自來水,使相對濕度保持在75%-85%之間。結果表明,不加
若蟻和加入15頭若蟻一起飼養的脫翅成蟲存在活時間不一樣,前者平均存活了77.2天,后者平均存活127.8天。
3.用馬尾松、輻射松、椎木作為試材。馬尾松干木塊長9cm、寬5cm、高5cm,打上直徑0.3cm、深1.5cm的小洞;輻射松木塊長3cm、寬3cm、高2cm,打上一個小孔,其孔的大小與馬尾松相同;椎木塊長7.5cm、寬5cm、高2.5cm,中間開一空腔,直徑2cm、深1cm.
在截頭堆砂白蟻分飛前,將取回含有各類型個體的木塊放在長為80cm、寬為50cm、高為45cm的玻璃箱內飼養。之后,把已準備好的輻射松木塊及馬尾松木塊也放入玻璃箱中,蓋上塑料蓋。待有翅成蟲飛脫翅后自行配對,鉆入輻射松、馬尾松木塊中建巢。玻璃飼養箱內放有盛水的小玻缸,保持相對濕度在70%~80%之間,4月~9月上旬在室內常溫下飼養,9月中旬后在恒溫27℃±1℃的培養箱內飼養,濕度仍保持在70%~80%.
在截頭堆砂白蟻分飛時,從飼養玻缸中收集脫翅成蟲進行人工配對,分別把1對、2對、3對、4對的不同對數組合放入已準備好的椎木塊空腔內,同時各加入6頭若蟻一起飼養,另添一小塊曾被堆砂白蟻取食過的木材作食料,蓋上玻璃片。放在恒溫27℃±1℃,相對濕度75%~80%的培養箱內。
自行配對入洞建巢的,有兩雄一雌共存的,建巢6個月后子代個體中最大的幼蟻有3齡。人工配對的多頭脫翅成蟲可以共存,存活時間超過8個月。
3.1.3 分離飼養#深圳市除白蟻公司
把輻射松制成長7.5cm、寬5.5cm、高0.5cm的木塊,中間開一個小腔室,腔室大2.5cm,木塊上下各用一塊與木塊大小相同,厚度為0.3cm的玻璃塊夾住,小腔室內放入若蟻30頭。在恒溫27℃±1℃相對濕度為80~90%之間飼養。存活時間可超過6個月,在生存的期間內,可從中產生補充型生殖蟻和兵蟻,補充型生殖蟻產生后進行了產卵、育幼活動。如果木塊再大一些并多開幾個相互聯通的腔室,放入的若蟻再多一些,可能結果會更理想。
3.2黑胸散白蟻的飼養#深圳市防白蟻公司
黑胸散白蟻群體比截頭堆砂白蟻大得多,一般有成千上萬頭個體。它是土木兩棲性白蟻,對周圍環境的水濕條件要求較嚴格,常生活在接近地面或埋入土內的木材中。群體容易產生補充型生殖蟻,實驗室內(常溫下,成都)飼養的存活率相當高。
3.2.1 全群飼養#深圳市白蟻防治公司
1.飼養容器及條件準備
全群飼養所需的容器較大,可以用30cm高、20cm大或20cm高、20cm大的磨口有蓋玻璃缸,也可用角鋼、圓條、玻璃做成長50cm、寬30cm、高30cm的有腳玻璃箱,箱上面用夢板蓋嚴。飼養之前,先在玻缸、玻箱下面鋪一層2cm~3cm厚的濕潤砂泥。
2.白蟻巢群的獲取#深圳市白蟻
在野外獲取黑胸散白蟻巢群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危害現場選擇受害較重,白蟻個體多而集中的木柱、門框、樹頭,木樁等被害物,把白蟻稀疏的部分鋸掉,留下的長短,大小要與詢養容器容納量相符,一是用誘集法獲取,誘集箱的長18cm、寬15cm、高15cm,有底、
有著(蓋是靈活的,便于觀察),誘集箱內分層扎實裝淵馬尾松婚木塊,埋放在白蟻危害現場,埋放前誘集箱用洗米水浸泡。待白蟻傾巢而來后取回。
3.放置及日常管理#深圳市殺蟲公司
無論用那種方法取回的巢群,都應根據大小放入不同容積的飼養容器中,視其情況添加一些食料和補充一點水分,添加的食料是經浸泡一晝夜后又表面家晾干了的馬尾松、刺槐,等木塊,補充一定的水分。蓋上玻璃蓋,防止濕氣散發和白蟻筑路外逃。以后也要終客補充水分和食物,白蟻群體能長期生存。
3.2.2 分離群體飼養#深圳市消殺公司
1.飼養容器及條件準備
分離飼養是從巢群中分出一部分或分出幾百頭、幾千頭個體進行飼養。其飼養容器可大可小,可用12cm培養皿、500g容量的罐頭瓶以及20cm高20cm大的玻璃缸等。其飼養前要創造的條件是,先在各種容器底部鋪一層0.5cm~3cm厚的濕潤砂泥,在上面放4至多塊馬尾松、刺槐等木塊,木塊放入之前經浸泡一晝夜后晾干。蓋上蓋子,待用。
2.飼養個體的獲得 分離飼養的個體可從全群飼養中獲得,也可從野外的巢群中獲得。獲得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從全群飼養中分出幾塊有蟻的木塊或把野外帶回被白蟻危害的木材鋸上一段;二是劈開從全群飼養取出的木塊或劈開從野外帶回的白蟻危害木段,抖出白蟻個體暫住在培養皿中,清除受傷者,待用。
3.放置與日常管理 把分取出來的有蟻木塊或鋸下的有蟻木段放入飼養容器中,添加馬尾松或刺槐木塊,以及補充一定水分,蓋上蓋子;把抖在培養皿中的個體倒入飼養容器中,搭一層浸濕的草紙,蓋上蓋子,這些分散的個體不久會選擇好集居的位置筑路活動。
要經常給飼養的分離群體加食料,每次不宜過多,與此同時滴入幾滴清水,使環境經常濕潤。當飼養容器的空間被添加的食料填滿后就要把群體轉移到更大的容器中繼續飼養。因為雖然飼養之初個體不多,但它可產生補充生殖蟻進行產卵繁殖,補充生殖蟻群體會不斷的發展壯大,空間小、容納食物的量小,會使群體的發展受到限制。
3.2.3 新群體的飼養
1.飼養容器及條件準備
用12cm培養皿,內鋪與皿底大小相同的草紙3層~5層,滴入清水幾滴,使草紙濕潤;用500g容量的灌頭瓶,鋪一層厚2cm~3cm的濕潤砂泥,再將浸泡晾干的馬尾臥,闌槐木塊3塊~4塊埋放在砂泥中。前者便于經常觀察,后者環境穩定,用于定期解剖,
2.脫翅成蟲的收集與配對放置
分飛時,在現場威對收集脫翅道逐的成蟲裝入指形管中,帶回實驗室飼養在早準。或者大量收集脫翅成蟲轉入培養皿內,帶回實驗室后,成對收集在培養邏的成蟲(若追逐不強烈可用鑒定的方法記對)。收集的工具是用氣針,籃球訓練氣用膠軟管,和玻管連結而成,氣針的地團端部要保。集的工具是用律設,存手拿氣期準脫翅成蟲背部,很容易被吸起來,輕吸輕放于飼養容器內。
3.日常管理與轉移
日常的管理有加水和食料等項內容,大體與前兩種飼養方法的管理相似。最主要飼養在鑼頭瓶內的新群體,約3年時,空間全部被添加的食料塞滿后,就得轉移在更大容器中繼續飼養,一般用30cm高,20cm大的玻璃血就可以了。轉移時是經同頭故入已如了濕潤砂泥的玻缸中,再添加食料。若再隔數年,玻缸內塞滿食料后,可揭除玻
蓋,重上松木圓盤數個,攏上塑料袋保濕,此時應將玻缸放入能盛水的糖瓷盤中,防白蟻筑薛逃散。在這樣的條件下,可把新群體培養成熟。
3.3臺灣乳白蟻的飼養
臺灣乳白蟻也是土木兩棲性白蟻,群體較大,筑大巢集中生活。臺灣乳白蟻巢群從建立之初到發育成熟后的不同時期,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是各有擇重的。現把黃亮文、陳麗玲(1982年)提供的大群體和新建群體的飼養方法介紹如下。
3.3.1 大群體飼養
為便于隨時提供工、兵蟻做試驗材料,可在室內飼養較大的巢群。所用的方法也較簡便,即把獲得的較大巢群搬回室內,置放于特制的培養箱內飼養。箱內要經常注意添加白蟻喜食的木材,給盛水裝置補充水分。
培養箱是用角鐵制成長100cm、寬50cm、高45cm(連腳高92cm)的箱框。箱底、前、局左右各面均鑲上玻璃,上面覆蓋玻璃蓋,在4個腳中部設有盛水裝置(用鐵板焊成),既可供白蟻筑吸水線獲取水分,又可防止白蟻逃跑。
3.3.2 新群體飼養
1.有翅成蟲的采集
根據白蟻有翅成蟲趨光特性,在白蟻分飛季節于蟻巢附近安裝黑光燈進行引誘,辦下放有碎紙的大盆,把誘集到的成蟲放入紗罩或飼養籠內(紗罩的大小根據成蟲的數量面定),待成蟲自己脫翅后(如果成蟲尚未脫翅,可小心將其翅膀由翅基縫處脫掉),置于裝有濕潤草紙(或其他吸水性能好的紙)的瓷盆內,讓其自然追逐配對,然后用小紙片把雎雄成蟲分別收集放入飼養容器內進行飼養。配對后不久,脫翅成蟲即挖腔室定居,如果見成蟲久不定居,在砂泥面四處跑動,要人為地打一個小洞幫助脫翅成蟲定居。誘到的有翅成蟲最好當晚交配存活率才高。
2.飼養方法
為了便于觀察白蟻產卵、育幼及發展狀況等,可用下列玻璃容器進行飼養。
(1)指形管(直徑2.5cm、高9.5cm)適于飼養初配對的脫翅成蟲,通常飼養1年以后,隨著群體的增大,可轉移到較大容器內繼續飼養。此法便于大量收集有翅成蟲。
(2)培養皿(直徑9cm、高1.5cm)適于飼養1年~2年的小群體,便于解剖,觀察白蟻產卵量及存活率等。
(3)玻璃夾板 用玻璃板、玻璃條粘合一付玻璃夾板,此容器適宜飼養1年~2年的小群體,并便于觀察白蟻產卵、孵化及幼蟻活動等情況。制作方法是,用長17cm、寬12cm、厚0.2cm玻璃板兩塊作正面蓋及底面,四周用玻璃條粘合,即兩長邊用長17cm、寬1cm、厚0.2的玻璃條,各2條~3條,用環氧樹脂膠粘合在一起;短邊一側用長10cm的玻璃2條~3條粘合,另一側用長9.8cm的玻璃條2條~3條粘合,留了0.2cm的空隙作為加水用。待放入脫翅成蟲后,把正面的玻璃板蓋上,四周用膠布固定。
(4)培養缸(直徑9cm、高13cm和直徑20cm、高10cm兩種)適合飼養2年~3年的小群體。培養缸的大小也可視群體大小而定。
3.基質
飼養容器內放的基質,包括有泥土、砂和食料,這些物的質與量的組合又視研究目的而定。培養臺灣乳白蟻初建群體所采用的基質是經過消毒的混合泥砂(泥與砂比例是1:1),各容器內的基質量由容器的大小而定,此外,還加入一定量的巢葉粉(約1g左右)、纖維素粉,草紙或松木鋸屑。纖維素粉、草紙或松木鋸屑都是白蟻的營養物,主要是能量來源。當群體內工蟻、兵蟻出現后,可以放入一小塊松木讓其自然取食。草紙的質量要求紙質纖維素較細的黃色紙,取食定性濾紙的白蟻生長也很好。巢葉粉(是原來大群體內的集計碾成粉狀)內含有白蟻的唾液分泌物及纖維素質等,實驗證明加入少量原巢葉粉,白蟻喜歡在巢葉粉附近筑巢,并且生長發育良好。
基質含水量控制在25%~30%較適宜。
3.3.3 日常管理注意事項
1.白蟻活動隱蔽、怕光,因此培養白蟻最好放在陰暗處或用黑布及其他物件遺蓋,臺灣乳白蟻的飼養最重要的是控制濕度,在廣東地區用,濕度過高或太低對其生存繁殖都有很大影響。飼養臺灣乳白蟻適宜溫度在25℃~30℃之間。
2、巢群越大,取食越多,要注意巢內經常加入白蟻喜歡食的松木。
3.飼養過程中要經常觀察,發現蟻王及蟻后爬出土面,或者發現白蟻身體開始萎縮或工、兵蟻活動不正常等,一般是死亡的前兆。
4.收集工、兵蟻作試材時,不能直接用手或鑷子,因為工、兵蟻個體小,體表柔軟,容,易損傷。收集時可以輕輕振動巢葉或木頭,把白蟻抖入容器內,也可用毛筆、吸管(與收集黑胸散白蟻脫翅成蟲一樣)收集分散的工、兵蟻,或者搭一張濕潤草紙在上面,工、兵蟻會
自然趨向濕潤草紙上,然后把紙上的白蟻移入容器內,可供各種試驗用。
5.隨著群體的不斷發展,要及時將小容器及其中的巢群轉入更大的容器內繼續飼養
3.4黑翅土白蟻的飼養
黑翅土白蟻是在土中營建大型蟻巢的高等白蟻,一個旺盛的巢群有數百萬頭個體,蟻群的生活與真菌的關系很密切,存活十分不易。這類筑菌圃培養真菌的白蟻,目前僅知Han S.H.&Bordereau C.1992年在象牙海岸實驗室內飼養的半明大白蟻 Macrotermes
subhyalius(Rambur),4年后飛出有翅成蟲的報導,全巢存活7年后因意外死亡。有關土白蟻方面,印度Basalingppa S.1977年對阿薩姆土白蟻Odontotermes assamensis Holm-gren、Agarwal V.B.1978對小齒土白蟻O.microdentatus Roonwal et Sen-Sarma 和胖土白蟻O.obesus(Rambur)在實驗室內進行配對飼養,報導了建巢初期的結果,存活時間都不長。
作者等曾于1977年至1979年,在四川珙縣用多種方法配對飼養了黑翅土白蟻群體100多個,有4個巢群形成了菌圃,其中有一個巢群在成都實驗室內存活了14年后,因故死亡,從中摸索到一些飼養方法和長期生存的必要條件。
3.4.1 新群體的飼養方法
1.室內常規配對飼養
(1)飼養容器及條件準備 從野外采集含有大量植物根系的濕潤表土(酸性黃色粘壤,含水量約為25%),分別裝入12cm培養皿、4cmx10cm指形管、10cmx25cm無底養蟲瓶(使用時用稍大的培養皿蓋做底)中。用培養皿和指形管飼養便于觀察產卵、育幼情況,用養蟲瓶飼養利于觀察出土取食活動,而且轉移到大容器內繼續飼養也方便。
(2)脫翅成蟲的收集與放置 分飛時,在分飛孔附近,成對收集脫翅追逐的有翅成蟲,及時帶回實驗室,倒入事先準備好的各種飼養容器內。其收集方法是:用毛筆將迫逐中的脫翅成蟲,分別成對的輕輕掃入4cmx10cm的指形管中,或者將掃入指形管的脫翅成蟲先集中倒入12cm培養皿中,帶回實驗室后,把它倒在一個較大的瓷盤內,用上述方法在瓷盤內成對收集追逐中的脫翅成蟲。
倒入各種飼養容器的脫翅成蟲,在其中繼續追逐一段時間后,就在合適的位置掘入土,下移到中的,入士孔道上方的土表會出現一個小型的松散土堆。在野外,這個小型土堆因雨水淋溶很快就會消失。
(3)初期的水、食管理
脫翅成蟲放入后,用塑料布封蓋4cmx10cm指形管,用與培養底大蓋底,用約大于10cm的皿蓋蓋10mx25m養少量多次的給各種飼非在中補充水分,待工蟻筑路出巢取食后,適當供給用水浸泡后的按樹皮作食料。
(4)存活情況 用這種方法飼養,脫翅成蟲幾乎全部順利入土建巢、產卵育幼、分化發育出工蟻、兵蟻,出巢覓食,并在巢腔中出現用營養基質加工而成的樹枝狀或網狀結構物。但只有極少數(平均不到4%)的群體能在樹枝狀或網狀結構物上培養長出白球菌7.mitomyces spp.,并形成疏松的、海綿狀的菌圃。繼續的觀察表明,凡是沒有形成菌的,
自群體建立5個月后就會陸續死亡,最長的只存活了9個月。相反,若營養基質上長出了白球菌而形成了菌圃的群體,就能長時間生存。
2.室內配對埋入野外短期飼養
按上述方法,在室內飼養到工蟻出現后,把新群體埋放到野外生活一段時間,有利于菌圃的形成。1977年共埋了5個飼養在4cmx10cm指形管的群體,年底挖出解剖,有3個群體的巢腔中形成了菌圃。飼養時若容器再大一點,如用500g容量的罐頭瓶,更利于群體和蟻巢的發展與轉移,可在室內配對入土后就埋入野外,到年底或第二年初從土中挖出,擇其形成了菌圃的群體帶回實驗室內繼續飼養,時間計算也準確無誤。
3.野外挖回單腔菌巢飼養
這種方法也可稱單腔菌巢移植飼養。由于室內配對飼養新群體形成菌圃不易,于1977年從野外挖回4個單腔菌巢,植入10cmx25cm養蟲瓶中飼養,其中菌圃大小為2cm左右的2個,為5cm左右的2個。以菌圃大小為5cm左右的移植存活高,因為這樣的單腔菌巢年齡約為2年左右,擁有300頭~500頭個體,移植后很快就恢復了巢腔結構,筑路、取食等活動自如,在新的環境里繼續產卵育幼,表現出較強的生命力和適應力。移植后的一、二年菌圃還有增長,由原來的5cm增大至8cm左右,由于沒有擴大容器飼養,群體在狹小的空間里活動,蟻巢發展受到限制,第三年后菌圃開始萎縮,于1983年解剖,蟻王、蟻
后均在,還發現產出的少量卵粒,菌圃只有一個。而菌圃僅2cm大的群體,群體年齡為1年左右,群內個體僅幾十頭,群體的生命力、適應力較差,移植后恢復巢腔結構慢,外出取食能力差,生活不到半年就衰亡。
采用這種方法飼養新群體,最好用蔡邦華、陳寧生等(1965年)論文提供的辦法,在分飛時,用蚊帳籠罩分飛孔,強迫有翅成蟲就地脫翅入土建巢,今后定點收集。在挖取單腔菌巢時要盡量保護菌圃,能帶的巢腔盡量取走,決不能觸傷住在菌圃表面的一對生殖蟻,盡
量縮短巢群暴露的時間。單腔菌巢的年齡只能根據菌圃的大小,生殖蟻的體形估算,不十分準確。
3.4.2 新群體長時間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室內配對飼養黑翅土白蟻新群體要長時間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有二。
一是新建群體巢腔中的背養基質上要能接種、培養長出白球菌并形成菌圃。這是因為蟻是通過加工菌刷培養白球菌來對幼政進行撫育的。關于建險中白球菌的接種問hoon R.A.1981年認為脫翅成出帶有分生孢子,可,日還從有超成出的化道中分離出了分生他子。而我們在體的與腔中,出現網狀結構的普養基項,但實際形成固皿的風行的百余個新金室內飼出現再埋到時外的5個新群體中,當年底解到時我具有4個群不,實經中形成了閱說明脫翅成蟲帶有的分生孢子能自動接種的可能性不大,主要還是靠新群體中產生的首批工故,其取食活動帶回白球菌接種的。Sand W.A.1960年、Sieber R.1983年、Han
5.H.1992年等采取向巢腔中置入菌圃、向巢腔壁噴擔子孢子懸浮液等方法促進了菌圃的形成,這些作法都與我們的看法一致。為了給新群體長時間生存創造形成菌圃的環境,除采取國外學者的辦法外,還可用以下方法進行試驗。
1.向飼養容器內補充水分時,可加菌圃浸泡液;
2.供給做食料的桉樹皮,事先用新鮮菌圃水浸泡24小時,或在野外采集白蟻正在取食的桉樹皮,杉木樹皮做食料;
3.在放入桉樹皮做食料的同時,放入一點新鮮菌圃供工蟻取食;
4.在產雞以菌的地方,把采集來的雞以菌插入有水的瓶中,下面鋪一張濕潤的過濾紙,讓雞壩菌繼續生長發育,成熟后自動把擔孢子飛出掉落在濾紙上,用含有擔孢子的濾紙飼養外出取食的工蟻。
二是要有寬松的活動空間和充足的食料。活動空間小,不利于群體和蟻巢的發展轉移,長期局限在狹窄的空間里群體會衰退。如移植在10cmx25cm養蟲瓶內生活了6年的單腔菌巢,菌圃數不但沒有增加,僅有的一個菌圃還要萎縮,所以要適時的把各種容器中飼養的新群體,納入到更大的容器中飼養。我們成功的經兩次轉移了一個飼養在10cmx25cm養蟲瓶內的巢群,在實驗室內生活了14年。第一次轉移是在建巢的第3年(巢齡近2年),是連同飼養容器一齊轉到一個鐵制的養蟲箱中,其大小為80cmx70cmx50cm,箱內裝滿砂泥;第二次轉移是在建巢后的第6年(巢齡5年),是在鐵制的養蟲箱周圍,用磚砌了一個270cmx150cmx110cm的養蟲池,池內裝滿砂泥,就地將鐵養蟲箱埋沒,給了群體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
3.5配對飼養新群體的觀察與記載
配對飼養新群體的過程中,應把配對后的建巢情況,各蟲態的出現及變化活動,群體的發展發育狀況隨時加以記載,以便總結。
3.5.1 建巢初期的觀察記載
1.配對建巢活動
脫翅成蟲配對后的追逐時間,打洞入土時間,入土建巢深度,巢腔位置及大小、形狀、結構與發展變化。
2.產卵習性
開始產卵時間,產卵數量,產卵間歇時間,冬季是否停止產卵活動及停止日期,第二年開始產卵的日期;卵粒的大小、形狀,顏色變化及幼蟻孵出的時間,卵粒堆放的位置及發生變化的情況,脫翅成蟲對蟻卵的撫育活動及其方式。
3.幼蟻的發育與分化
自卵孵出的幼蟻經幾次蛻皮才發育為工蟻,每蛻一次皮經歷的時間,各齡幼蟻形態有何變化,前兵蟻的分化是來源于幼蟻或是其它蟲態,前兵蟻發育為兵蟻經歷的時間,工蟻出現后筑路離開巢腔外出取食時間,測量出各齡幼蟻及首批工蟻、前兵蟻,兵蟻的頭寬與體長幅度。
4.兵蟻出現時群內個體數量的統計
兵蚊的出現是群體形成的重要標志,此時雖群內個體數量不多,但卻是一個營社會性生活的獨立單元,具備了長期生存的各項基本功能。有大、小兩型兵蟻的蟻種,應分別在大、小兵蟻出現時統計群內個體數量。
3.5.2 巢群發展動態的觀察記載
一般用解剖巢群的方法進行觀察。把飼養到當年底、第二年底、第三年底。·····或飼養了一周年,兩周年,三周年·····的巢群進行解剖,清理出全部個體和卵粒,分別統計工蟻數量、兵蟻數量、幼蟻數量、卵粒數量及群內個體總數;計算出各類型比例,觀察蟻王、蟻后的體型變化,王、后有無早夭現象,有無補充生殖蟻產生,補充生殖蟻的品級,群內有無畸形個體出現。蟻巢大小、形狀結構,王宮的形狀、位置、舊王宮的數量等。群體發展一定時間后,可在解剖時觀察到具有微小翅芽的若蟻,它的出現是有翅成蟲產生的先兆,說明不久之后,就可能發生有翅成蟲分飛。
3.5.3 開始發生有翅成蟲分飛及其以后的觀察記載
分飛孔開始修筑的時間,分飛孔位置、形狀、數量;發生第一次分飛的時間,一年中的分飛次數,各次發生時間;每次飛出有翅成蟲數量;全年各次共飛出有翅成蟲的數量,是連年分飛還是有歇年現象發生;對各年中每次飛出的有翅成蟲都要進行雌、雄性別鑒定,若量大則進行抽樣鑒定。條件許可,每年解剖一批巢群,條件不允許,起碼在初次產生有翅成蟲分飛時解剖一批巢群。因從此巢群就進入了發育成熟階段。統計全群個體數量及各類型數量;計算各類型比例;觀察原始蟻王、蟻后的體形;有無補充生殖蟻產生,補充生殖蟻的品級;觀察蟻巢的形狀、體積、結構等方面的變化。
深圳市程建白蟻害蟲防治中心有限公司:滅蟻除蟲熱線:13699834260